畫室學員杜秀良先生以粉彩畫及攝影作品
參與科技部展覽,歡迎前往參觀!

 

「飛羽翩翩─馬祖列島鷗科鳥類生態」

展覽時間 / 地點: 
2月至6月底,科技部「科學迴廊」(臺北市和平東路二段106號),
每周一 12:00~14:00,16:00~20:00 展映「飛羽翩翩─馬祖列島鷗科鳥類生態」

 

幽暗深邃的戰備坑道、矗立小山頭的東莒燈塔、沿坡而築的石砌屋、螢光熠熠的藍眼淚、醇香綿甜的高粱酒……馬祖揉雜了戰地史蹟、古厝聚落及壯麗山海的特殊風貌,自1992年解除軍管以來,一直是台灣離島的觀光勝地,遊客如海潮般,一波波造訪這散發南歐情調的列島,不論是遙想煙硝烽火一觸即發的歷史氛圍,或是仰望靜謐的星空夜色,都讓人流連不已。除了自成一格的異地風情之外,您可知道,星羅棋布的小島上,還有一群年年翩然到來的鷗鳥,牠們在此掠水捕食、棲息繁衍,美麗身影成了大自然賦予此地最珍貴的禮物。
 
馬祖列島由30餘個島礁組成,蘊藏豐富的海洋資源,加上地處東亞澳候鳥遷徙路線,每年4至9月皆有數以千計的鷗鳥於此過境、繁殖。為了讓這些遠道而來的嬌客不受人為干擾,連江縣政府於2000年劃設「馬祖列島燕鷗保護區」,主要保護白眉燕鷗、紅燕鷗、蒼燕鷗、鳳頭燕鷗、黑尾鷗、岩鷺及叉尾雨燕等7種鳥類,其中以大鳳頭燕鷗族群居全台之冠,東引則是全國僅有的黑尾鷗繁殖棲地。此區的鷗鳥外型各具特色,例如白眉燕鷗的頭頂有一條白色眉線;紅燕鷗的喙及腳會在繁殖季轉為赤色;全身灰白的蒼燕鷗有著鮮明的黑色過眼線;大鳳頭燕鷗最明顯的特徵則是豎起的黑色冠羽,宛如頂著龐克頭;黑尾鷗有黑色尾巴,叫聲似貓……盛夏時節,旅人欣賞牠們的曼妙姿態,但鳥類生態研究及記錄者為了觀察鷗鳥生態及遷徙軌跡,常費盡千辛萬苦、從施放假鳥、繫放、衛星追蹤、蹲點等候,以及血液、胸羽、蛋殼、食物的採集及統計分析等,都須投入大量心力,並須克服天候多變、不易觀察、交通不便等困難,才能有所進展。
 
「今日鳥類,明日人類。」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袁孝維教授表示,鳥類是幫助人們了解居住環境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標。當鷗鳥能翱翔覓食、繁衍生息,代表其棲地生態健全、人為破壞較少,也意味著我們生活的家園河海純淨、山林盎然。因著這樣的信念,袁教授長期投入鳥類生態研究,自2011年開始,先後在農委會林務局與科技部的補助下,與台北市野鳥學會組成團隊,至馬祖展開黑嘴端鳳頭燕鷗及鳳頭燕鷗的調研工作。2015年,袁教授與浙江自然博物館合作並派遣博士生洪崇航進駐浙江舟山地區,於五峙山列島進行燕鷗監測,不論在誘引、繁殖及族群數量的發現等方面,都有可喜的成果。
 
在馬祖列島棲息的燕鷗族群中,當屬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列為瀕危等級的黑嘴端鳳頭燕鷗最為稀有,生態攝影師梁皆得於2000年拍攝保護區的燕鷗生態時,意外發現4對成鳥與4隻幼鳥,此一首宗繁殖紀錄影像讓人們得以看見自1937年之後即已銷聲匿跡,目前全球數量不到100隻的「神話之鳥」。然而,海洋污染、過漁、天敵(猛禽或鼠類)、人為干擾或獵捕、棲地減少等因素,再再威脅這珍貴鳥類的生存,幸賴袁孝維教授和一群熱心的生態研究者積極投入監測及復育工作,才能使我們對馬祖列島的黑嘴端鳳頭燕鷗有更多認識。
 
燕鷗屬群聚性鳥類,常會將同種個體的出現視為棲息指標。由於美國奧勒岡大學Daniel D. Roby教授曾利用假鳥成功誘引燕鷗至安全復育地,因此,研究團隊也運用此技術,在燕鷗繁殖季開始前,先登上無人島挑選適合的坡面並整理植被,然後放置假鳥,希望「誘騙」更多燕鷗棲留,並藉由影像監控系統觀察牠們的繁殖行為。
 
為了解燕鷗的遷移路線、分布領域及存活率,研究團隊也在島上架設霧網繫放燕鷗,將牠們繫上代表臺灣的上白下藍足旗並在完成型質測量後放飛,此追蹤方式雖不若衛星發報器易於隨時觀察,卻能大大降低成本。目前研究團隊已標誌近300隻鳳頭燕鷗,更於今年在林務局的支持下進行燕鷗的衛星追蹤研究,發現牠們主要有兩條遷徙路徑:一是自台灣西部飛到菲律賓中部島嶼,另一是由中國沿岸南下,飛至越南、柬埔寨、泰國、緬甸等地。值得一提的是,團隊成員博士生張樂寧在2015年標誌繫放了一隻黑嘴端鳳頭燕鷗幼鳥,這隻帶著臺灣足旗藍旗編碼A74的黑嘴端鳳頭燕鷗在隔年又飛回鐵尖島,成為全球首例,令研究團隊和鳥友振奮不已。
 
「最重要的是學會等待!」梁皆得導演表示:「鳥類不是演員,我們沒辦法指揮牠們的動作,想要記錄其行為,只能守候。」不僅生態攝影師如此,相關的研究工作者更是如此,但這些漫長而寂寞的煎熬,無非希望讓更多人認識燕鷗生態,了解鳥類保育的重要,進而更加珍惜我們的土地。以2008年被發現的「小管」為例,牠的下喙遭塑料管套住而無法進食,令人不忍卒睹,這也反映了海洋垃圾過多的問題,值得各界重視。本展以一幅幅精采的馬祖風情畫揭開序幕,接著以「翱翔鷗影」、「海天追影」兩個單元,將鏡頭聚焦於燕鷗保護區,除了邀您欣賞鷗鳥的身姿,也帶您直擊鳥類調研實況。「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現在,就請您跟著我們啟航,一起聽聽群鷗飛鳴、一起探看飛羽翩翩,來場有聲有色的生態之旅吧!


企劃製作
監製:科技部
策展: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 袁孝維教授
視覺設計:東臺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文字審訂
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 袁孝維教授
 
著作權
圖片:©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杜秀良、呂翊維、張智偉、蔣功國、
            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 洪崇航
粉彩畫: ©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杜秀良
影片:©科技部
            ©馬祖燕鷗(梁皆得拍攝) 

 

資料來源:科技部

 


 

關於蘭陽畫室

蘭陽畫室教學特色

蘭陽畫室開課資訊

蘭陽畫室地理位置

蘭陽畫室Facebook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粉彩美術推廣協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蘭陽畫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